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

Self-management in chaotic wireless deployments

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進步,越來越多的AP被建立起來,而這些AP通常都是被隨意的設立,因此在沒有有善規劃下,會造成以下兩個問題:

Unplanned

由於,每一個人或公司組織在設立AP時,都是隨意設立,所以會造成有些區域密度過高,在使用相同頻段下,會造就出不好的網路環境。

Unmanaged

這個議題主要在探討parameter的,例如SSIDchannel,以及較複雜的問題,包含AP個數的布置,還有power control

(1)    首先此篇作者在美國城市中,大範圍的對APs做量測,發現到許多區域已經出現如chaotic deployment的網路形態。

A. Deployment Density


下表示從Place Lab database,所整理出來的資料,包含US的六個城市。(AP degree,表示有多少AP在它的干擾範圍。)






由上表和左圖可以發現高密度的802.11 hardware deployment已經開始出現 ,而且可以預期未來這樣的網路型態會增加的非常快速。
















B. 802.11Usage: Channels

上表是Channel的份佈,可以用來觀察user of AP是否有善的管理他們的network,表中發現Channel 6的使用率最多,而non-overlappingchannel(1,11),只有14%,所以這些AP當初的設置可能沒有考慮去minimize interference

(2)    Chaotic deployment做模擬量測:

20-node的拓墣底下做模擬量測,底下左圖是用來做為優化的sub-topology
(b) 8-node topology
(a) 20-node topology

上圖是在每個AP的Client為"1"的情況下,ap間的巨來會影響整體的吞吐量。tpf和http之間也會影響彼此的performance
當有channel配置管理時可以發現整體的吞吐量達到步錯的提升,不過可以發現stretch=1和stretch=2還是有一段差距。



當client增加,可以發現ftp和http的performance都會因ap增加而降低,可以看到stretch=1和stretch=10的performance差距很大。
當有channel管理配置,和power control可以發現performace達到很高的提升,stretch=1和strech=10幾乎一樣,所以power control是非常必要的。


(3)    TRANSMISSION POWER AND RATE SELECTION:

Power and Rate Selection Algorithm

ARF: 如果連續成功n次收到ACK,代表channel的狀況良好,可以繼續提高data rate,如果連續失敗m次,代表channel狀況不好,降低data rate,在這裡作者將m設為6n設為4
ERF(Estimated Rate Fallback):混合上述兩種方法的rate selection Algorithms,首先測量channel SNRERF 再選擇SNR可以維持的最高data rate,因為有可能會發生測量不準的關係 ,當所測出的SNR剛好低於rate decision boundary 一點,系統會在幾次傳輸成功後,rate再調回到下一個  level ,當SNR剛好高於rate decision boundary 一點,系統會在幾次傳輸失敗後,再調回去上一個Level
PERF(Power-controlled Estimated Rate Fallback ):一開始跟前頁講的一樣,選擇SNR可以維持的highest data rate,如果EstimatedSNR還高於所需的SNR一些量(power margin),就可以降低transit power rate,直到EstimatedSNR=decisionSNR+ power marginUnlimited的情況下,victimthroughputARFERF幾乎的零,原因在於,victim可以senseaggressor,因為aggressortransit power較高,但aggressor無法sensevictim,導致aggressor無止盡的增加他的rate,而victim則為了避免碰撞,所以就會降低他傳送的慾望,造成極低的throughput。而在PERF下, aggressor因為利他的心態下,我在某個rate,盡可能的降低transit power,讓兩組pairs可以獨立運作,而不相干擾。因此可以達到好的效果。




















EARC: Enhanced Adaptation of Link Rate and Contention Window for IEEE 802.11 Multi-Rate Wireless Networks

這篇paper,是在探討如何於傳輸的過程中,讓Network可以自己調整Link Rate Contention Window,以達到較好的傳輸效率,以EARC(Enhanced Adaptation of Link Rate and Window)字面上來看,就是強化ARC Protocol,修正這個Protocol 的一些缺失,讓整體的throughput可以得到提升。
首先來討論之前的一些rate-adaptive schemes:

(1)  rate-adaptive schemes: open-loop and closed-loop approaches:

一般在 rate-adaptive schemes,有兩類方式open-loop以及 closed-loop:

Open-loop:只依靠ACK訊息,來做相對應的調整。

a.      Auto-rate Fallback (ARF)

它是以收到ACK的資訊來做為調整rate的依據,在Sender成功連續收到10次的ACKSender 就會調高send rate,而在兩次傳輸的失敗後,sender就會調降send rate。雖然這個方法實作上很簡單,但是卻無法在stable 或是 fluctuated Network達到好的效果,在穩定的狀態下,rate 會被不斷的提高,而在SINR無法容忍下,就會造成不必要的collision,而在fluctuated的狀態下,因為環境變動太快速,會造成rate的調整無法做及時的回應。

b.     Adaptive Thresholds (AT)

AT是用來修正ARF的缺失,它會測量link-layer的狀態,來設計一個Adaptive Threshold,這個值會在contending station增加時,抑制send rate的下降,而在contending station減少時,抑制send rate的提升。這樣的設計對於ARF來說,有效的改善了a部分說討論到的缺失。

Closed-loop: 結合其他訊息(EX:SINR,collision)來做相對應調整。

a.     ARF with COLLIE (AC)  

AC也是用來修正ARF的缺失,它會對link-layer的狀態做診斷,分析封包遺失的原因,如果是weak signal的話,Sender就會降低send rate,而如果是link-layer collisionsSender就會增加它的contention window。主要弊端在於它需要額外的診斷資訊加至每一個封包,因此造成了較大的overhead

b.     Receiver-based Auto-rate (RBAR)

   RBAR是根據receiver所估測到的channel quality來調整data rate,由RTS/CTS   
   handshaking mechanism來告知sender。利用RTS取得RSSI的資訊,選擇適當
   data rate,再利用CTS告知sender做相對的調整。

c.      Adaptation of Link Rate and Contention Window (ARC)

結合了Contention Window,利用Cal´i’s approximation methods,找出optCW,假設發生傳輸失敗(成功),如果CW>optCW(CW<optCW)就減少(增加)CW,否則減少(增加)data rate。不過因為在open-loop nature必須在歷經幾次失敗後,才可到達穩定的狀態,而且它只能在symmetric networking才有好的效果。


(2) EARC: Enhanced Adaptation of Link Rate and Contention


   EARC是屬於closed-loop approach,主要針對ARC的一些弱點作修正,(1)不能及時的調整出適當的data rate(2)以及 asymmetric下無法達到好的效果。(1)Rate Selection Reference
  這邊Rate的選擇是使用rate selection reference (RSR) table(圖一),在每一個接收端的energy level都設定一個合適的data rate,此篇作者通過各種實驗的佐證下,證實這些設定確實時最合適的。相對於ARC,這個方式可以更快找到合適的Rate
 

  


  圖一
(2) Erx,Etx, Ediff
為了考量到asymmetric,這篇paper定義了Erx and EtxErx代表接收端的energy level,而Etx代表在傳送端的energy level,如果兩者不相同代表networkasymmetric     
,如果>0,代表接收端的contenting station較多,必須要放大CW,以減少競爭,相反則縮小CW,鼓勵Sender傳輸。調整方式定義於圖二。

EARC CW Flag是加在header上,如果=0,EARC CW Flag設為0,告訴Sender CW不用做調整,否,則EARC CW Flag設為1,告訴Sender依圖二的方式來調整CW。至於b1b2b3,可以由以下兩式決定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
以及
      
圖二
綜合以上,如果Sender發現Receiver在不同的energy levelsender就先保留CW的調整,先做data rate的調整,將send rate調整至Erx level下的rate,如果兩邊的ErxEtx在相同energy level,再依Ediff對CW做相對應的調整。
 
       



(2)  simulation
a. Symmetric Environment



             Result(1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Symmetric Environment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200*200 nodesSymmetric Environment模擬結果下,如圖(Symmetric Environment)可以發現EARC有最好的Throughput(如圖Result(1)),其次是ARC,而最差的是只利用BEB機制的ProtocolEARC以及ARC,都是聯合CWData rate的調整找出最合適的狀態,由結果可以發現這樣的做法確實可以達到好的Throughput。而因為是在Symmetric Environment的環境下,所以EARCARCThroughput差異不大。
b. Asymmetric Environment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Asymmetric Environment                    Result(2)


Asymmetric Environment下,就可以發現ARC的弱點-無法在Asymmetric Environment有好的傳輸效率,因為這個Protocol本身就沒有考慮Asymmetric的情況,只由sender端來決定調整的內容。以上的結果,我可以發現有結合CWadjustment,可以有效穩定rate的變動,如果medium congestion level 可以由CWadjustment來降低,我們就不需要去調整rate,反過來,如果medium可以忍受更多inteference,我們就可以縮小CW,製造更傳輸的機會。